栏目导航
相关文章
新能源_投资促进
来源:开云app下载软件安装 发布时间:2025-04-02 16:11:00
光伏是一种利用太阳光能将其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光伏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具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高效率节约能源、安全可靠、模块化设计与灵活性、长期投资回报高、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多领域应用潜力大等特点。它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推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发展、减少排放和保护自然环境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所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重要形式。具有清洁、环境效益友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建设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运行和维护成本低等特点。风力发电指的是风轮在风力的作用下旋转,它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广义地说,风能也是太阳能,所以也可以说风力发电机,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电机。
项目拟落位于农安县,项目利用矿区未利用地块,适宜发展光伏发电和风能开发项目。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保意识的提升,中国风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内风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慢慢的变成了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近年来,我国风电制造业快速发展,风电设备制造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北方的草原到南方的山丘,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风力发电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我国的绿色能源供应注入了强劲动力。
然而,在这股发展热潮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我国风能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优质风资源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地区,而这些地区往往远离用电负荷中心,导致了风电的输送和消纳问题。其次,技术瓶颈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海上风电领域,我国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此外,风电并网难题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风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给电网调度带来了挑战。最后,随着国家对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调整,风电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企业需要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尽管如此,我国政府对风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减,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动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的进一步成熟,我国风能产业有望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光伏行业,作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先锋,近年来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这一行业不仅在规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最大的光伏安装市场,其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据了近一半的比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持续下降,使得太阳能电力在越来越多的地区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能源选择之一。
光伏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居民屋顶发电,到现在的大型地面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及分布式发电系统,光伏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样化。此外,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光伏与储能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光伏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光伏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产能过剩、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都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产能过剩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加剧,而补贴政策的调整则对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影响。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也给光伏产品的出口带来了不确定性。尽管如此,光伏行业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众多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多元化来应对这些挑战,以期在未来的能源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光伏风能发电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首先,太阳能和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无尽的供应潜力,且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符合全球减排目标。其次,技术进步使得光伏和风能发电的成本大幅下降,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此外,各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和补贴措施,进一步推动了光伏风能产业的发展。
然而,光伏风能发电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发电量受天气和地理位置的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储能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平衡供需,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电网的智能化改造也是推动光伏风能发电产业发展的重要的条件之一。
未来,光伏风能发电产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通过引入先进的预测技术和智能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发电效率和电网的适应性。同时,跨行业合作,如与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结合,将为光伏风能发电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综上所述,光伏风能发电产业的未来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需要克服技术、市场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
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能克服金属原子内部的库仑力做功,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硅原子有4个外层电子,如果在纯硅中掺入有5个外层电子的原子如磷原子,就成为N型半导体;若在纯硅中掺入有3个外层电子的原子如硼原子,形成P型半导体。当P型和N型结合在一起时,接触面就会形成电势差,成为太阳能电池。当太阳光照射到P-N结后,电流便从P型一边流向N型一边,形成电流。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风力发电所需要的装置,称作风力发电机组。这种风力发电机组,大体上可分为风轮(包括尾舵)、发电机和塔筒三部分。(大型风力发电站基本上没有尾舵,一般只有小型(包括家用型)才会拥有尾舵)
国家能源局发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要求对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量,以及2023年1月1日(含)以后新投产的完全市场化常规水电项目上网电量,核发可交易绿证。绿证有效期2年,时间自电量生产自然月(含)起计算。同时要求任何单位不得采取强制性手段直接或间接干扰绿证市场,包括干涉绿证交易价格形成机制、限制绿证交易区域等。
《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到2025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650万千瓦,新增抽水蓄能装机规模为140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200万千瓦以上,新增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以上,风电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800万千瓦以上,新增装机规模为46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生物质装机容量达到160万千瓦,新增装机规模为80万千瓦。
农安县全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初步形成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目前,风电、光伏发电项目16个,其中已并网12个,在建4个,全县风电、光伏累计装机64.57万千瓦。今年,投资50亿元的增量配电网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进驻绿电园区企业用电每度可节省0.14元。
农安县地处东北亚区域的几何中心,是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长吉图国家战略的内陆端口。县城距省会长春市60公里,处于长春市半小时经济圈内,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90公里,距大连港口700公里,南部经济稳步的增长极距多功能内陆港口(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仅20公里,域内长白铁路、长白公路和G12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交通发达。
集中式光伏项目占地约5万平方米,装机容量约4MW。风电开发项目,风能利用转换达到3,000小时之后,建设容量为2.35万千瓦风电项目,选用全新、技术成熟、单台风电机组不低于5,000千瓦的国内主流机型,共安装5台风电机组。
项目达产后,年出售的收益9091万元,利润2727万元,投资回收期7.5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8.18%。
光伏、风能电站的建设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和就业。光伏、风能电站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可促进地区相关产业,如建材、交通运输业的全力发展,对扩大就业和发展第三产业将起到显著作用,从而带动和促进地区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光伏、风能电厂的相继开发、建设和运营,光伏、风能发电将成为地区又一大产业,为地方经济开辟新的增长点,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农安县位于吉林省中部的松辽平原腹地,幅员面积5400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4个街道、377个村,总人口120万,农安县耕地保有量为382804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为353782公顷是吉林省耕地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县份。
农安县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核心区,雨量丰沛,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气温4.7度,无霜期145天,年降水量507.7毫米,有效积温2800度,是“国字号”农牧大县。松花江、伊通河、新凯河穿境而过,全县水域面积2.2万公顷,年均水资源总量达到6.3亿立方米,地下可开采量达到3.1亿立方米,天然矿泉水日涌量2000吨;有大中型水库4座和2大湿地(波罗湖是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太平池水库被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境内油页岩探明工业储量380亿吨;陶土工业储量1000万吨,含三氧化二铝20%以上;探明天然气工业储量760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气体工业储量90亿立方米。被评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中国低碳经济示范县和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
县城距长春市60公里,处于长春半小时经济圈内,距长春龙嘉机场110公里,距大连港口700公里;域内长白铁路、G12高速公路、C334国道和G302国道纵贯南北,长春市两条主干路凯旋路和青年路已经延伸到农安,形成了立足长春、联通周边、接轨东北的战略开放格局。农安县在长春地区率先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是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先后荣获全国县域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县、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县和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等荣誉。
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装备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装备、机械加工、客车配套产业领域,促进企业在产业园区内集聚成群,产业集聚效应和带动辐射效应,汽车、客车零部件的标准化、大数据提供及通信技术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化、个性化、网络化、服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