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相关文章
中国核电跨越式发展:核能和AI的双向赋能
来源:开云app下载软件安装 发布时间:2025-04-02 16:12:02
杭州湾畔,九座核电机组如银龙盘踞,见证了中国核电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自1985年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以来,中国核电技术从零起步,逐步掌握了30万千瓦级、60万千瓦级、10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截至2024年,中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约1.13亿千瓦,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到2025年底,中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6500万千瓦左右,标志着中国核电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进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为核能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指出,核电站投运后,仍需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特别的重要。人工智能不仅仅可以辅助操作员进行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还能通过预测和健康管理系统延长核电站的运行寿命,提升设备可靠性和利用率。
以秦山核电为例,自2018年启动数字化转型以来,秦山核电通过无人机巡检、5G+全景监控、大数据预判等技术,实现了从“人防”到“智防”的跨越。按照计划,秦山核电到2035年将建成智慧核电,九台机组WANO综合指数排名进入世界前十分之一,实现“基本领跑”。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在核电工程建设、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等所有的领域的深度赋能。
与此同时,核能也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强大的绿色低碳清洁能源支撑。随着AI和大数据等新兴起的产业的迅猛发展,计算力和数据存储需求急剧上升,电力需求迅速增加。依据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计划》,到2025年,中国算力规模将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核电作为优质的绿色低碳能源,其持续稳定输出的发电曲线与AI算力集群和数据中心全年7×24小时运转特性形成天然契合,为AI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国际范围内,核能的潜力也逐渐被认同。世界核能协会近日公布消息称,亚马逊、谷歌、Meta、西方石油、陶氏化学等全球大型科技和工业用电巨头在美国的CERA Week 2025会议上签署了《大型能源用户承诺》,承诺到2050年全球核电规模应至少达到目前水平的3倍。这一承诺不仅传递了对核能的强烈信心,也为中国核电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在中国,核能与算力的协同发展已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创新途径。例如,2025年,秦山核电旗下的售电公司与浙江省内知名数据中心开展合作,代理其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助力其开展云计算、建设数据枢纽、发展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新质生产力,实现电力市场建设与算力发展的跨领域协同。秦山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潜表示,未来将继续寻找适宜开展“核能+算力”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区域,力争创造全新的高水平发展示范项目。
综上所述,中国核电事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核能和AI的双向赋能,不仅提升了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为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未来,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应用的深入,核能和AI的深层次地融合将逐步推动中国核电事业迈向更高水平,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